金箔工艺


 用厚重的黄金要制成薄如蝉翼、柔软如绸色泽艳丽的金箔,也就是说1克的黄金把它打制成金箔,可使其覆盖约0.5m²面积。在沿袭传统的金箔工艺制作方法,并经长期反复探索改进工艺方法,当今制作金箔传统工艺主要有:黄金原料的配比、熔化金条、压条打坯、叶、开纸烘干、装沾捻子、打金开子、装金开、炕火(烘干)、打细(箔)、出柜、切金箔。
  原料黄金根据产品品种、成色,以特定要求,进行配比,就是在纯金原料中加入微量的银和铜元素,使其符合应有的含金量。在此道工序中,加入适量的铜元素,完全是制作工艺的要求。
  将配比好的黄金及银、铜等微量元素,通过熔化工艺对黄金进行熔化,使掺入的铜、银元素与黄金充分均匀熔化,后将金水倒入模槽冷却倒出使其成金条。
  将金条通过压条机碾压成较薄的金片后,裁剪并将其压延锤打成相应大小的金叶子,后进行金叶子淬火处理,为下道工序所用。
  将金叶子用竹制小刀条裁割成小金叶子(一般将大金叶子裁成16张或9张小叶子),这小金叶子或称捻子。将金捻子由人工用手指尖(一般用中指或食指)沾着置入已烘干的开纸(约10.5厘米见方的乌金纸),每置入一金捻子再盖上一张乌金纸,一般每作开纸,应置入(1920-2048)片金捻子。该工序要求将金捻子置于乌金纸的正中心。
  将装有金捻子的乌金纸(开纸)经外打包后由人工放置打箔机中进行捶打。在捶打过程中反复进退旋转,使得金捻子不断延展,终于可见金捻子延展至开纸边缘,成开金箔(约为成品金箔厚度的2倍多)。
  将打好的金开箔用小竹片或鹅毛趁软吹口风挑起金开箔后小心翼翼地移置入家生纸内(约21厘米见方的乌金纸),要求将金开箔挑置于家生中心位置,一般家生纸张数量与金开纸数量相对应。
  将装好金开箔的家生均匀地摊置于干燥箱内。经过恒温控制使其去潮干燥,为下道打细作准备。
  打细:此过程是由机械锤打装在乌金纸(21㎝见方)内的小金箔使其长大,沿袭传统的人工锤打套路,整包乌金纸在石墩上反复旋转移动,忽井忽孤边路操作移动、旋转。经过若干次的开、包冷却,直至金箔达到要求的薄度。在此后再经二人在一个石墩上,呈上下对峙,各持8斤重锤,轮番锤打置于石墩上的乌金纸包,一推一护,配合默契,将乌金纸有规律地沿“套路”反复旋转移动。当然如今这一举动大多已由机械替代,最后这一手工锤打,也是传统工艺的要求,目的是经过手工锤打后使金箔圆、润、滑、松,是沿袭数百年来制作金箔的主要工艺,并可使金箔轻爽脱离乌金纸。此时的金箔看其表面似成鸡皮皱用手指轻拨金箔拨至哪就皱折在哪,不反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箔,厚度均匀油润亮泽。
  经过打细后,实际上已实现了从金子到金箔的过程,接下来的工序就是将乌金纸内的金箔用鹅毛配以口风挑移入柔软细纹的玉扣纸中准备进行切箔,就是出柜。
  将出柜后的金箔配以口风轻挑至专用皮盘内,再以所要求规格的刀具切割成所需规格的金箔(金箔规格可依需求而定),夹或挑入专制的包装衬纸内,这就是成品金箔。